2024年3月17日,立得空間CEO郭晟在百人會論壇接受新華社國際、人民日報數字、汽車總站、星車場、EV視界、商用汽車網、方得網等多家媒體現場采訪,探討中國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機器的發展、立得空間在智能駕駛上的積累與創新、應用前景與合作賦能。
我們專訪先請郭總對立得空間,包括您個人也可以進行一個簡單介紹。
郭晟:我們立得空間是一個具有25年歷史的做測繪地理信息的專業公司,早期做的事類似谷歌地圖,我們是中國街景地圖、移動測量系統的創領者,是最早在車上安裝GPS、慣導、相機做測繪的,后來也是中國最早在車上安裝激光做測量的公司。現在大家經常能夠在街上看到各式各樣的移動測量車,我們立得空間是第一個發明人。我和李德仁院士是公司的創始人,我現任公司董事長兼CEO。
現在大家看到的新能源汽車跟我們的移動測量車有些類似之處,也是在車上安裝攝像頭、激光雷達、慣導、GPS等傳感器和設備。可以說,自動駕駛的感知層與我們做的移動測量是一個技術體系。所以,我們跨界進入汽車領域,是想把我們核心技術運用到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
立得空間有20多年技術積淀,在測繪與地理信息專業領域是領先公司。同時也獲得很多榮譽,我們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目前為止在汽車行業立得空間跟東風汽車、長安汽車、上汽、比亞迪、大眾等主流車廠建立了合作。
如何評價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優勢與前景,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郭晟:汽車制造層面,中國已經做得非常好,位于世界前列。我覺得新能源車還在智能化方面處于比較早期狀態,目前為止,我覺得像ADAS系統、智能座艙系統還只是自動化和信息化的延伸,還沒有達到很高級的智能化程度。ChatGPT等AI技術用在車上,才是真正意義的智能化的里程碑。
立得空間是做時空信息的專業公司,天空地一體化智能測繪是我們的核心技術。在我們看來,自動駕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這個系統由車(端)、智能網聯、智能交通等構成,是一個云和端的互動的系統。智能化駕駛,無非就是AI司機取代人來開車,在四維時空世界里面積累駕駛經驗。像人開車一樣要學習和訓練,掌握各種各樣的駕車技能。立得空間可以用天空地一體化智能測繪技術,把城市、街道、鄉村的數字孿生模型做出來,在這個模型里面訓練自動駕駛汽車,提高汽車的安全性、效率和駕駛體驗,使汽車越來越智能,最后達到甚至超越人的水平。
所以,我們一直也是在推行移動測量、慣性導航、實景三維、時空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我們希望在汽車行業里能夠用這些技術來進行系統創新,而不僅僅局部的、碎片化的創新。
我們看到立得空間做無人駕駛牽引車,但是跟我們商用車行業傳統定義上物流和牽引完全不一樣,不知道您怎么看立得空間顛覆性的創新?是不是對商用車行業帶來一定的沖擊?咱們既然是測繪信息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會不會未來拓展到社會道路上,把智能駕駛商用化更進一步提高。
郭晟:無人駕駛一開始并不是先在公開道路上實現,而是在工業領域實現,再到社會化領域,家庭消費領域的過程。
目前為止業內有一個共識,無人駕駛可能是10年、20年以后的事情。但是無人駕駛在封閉園區里已經落地,被稱為封閉區域的L4級自動駕駛。在封閉園區里可以不用人開牽引車、叉車、平板車,實現從生產線到倉庫整個無人搬運。
和自動駕駛乘用車的差別在于,乘用車自動駕駛場景更加復雜,難度更大,也受到法律、倫理等方面的限制,所以落地的時間似乎遙遙無期。
實際上我們在牽引車上做自動駕駛,數據量也很大。有些技術也是相通的。比如慣性導航、融合定位導航等這些都是相通的。車在高速行進過程當中、移動狀態下能夠完成測量。乘用車上的環視傳感器是分開接入系統的,不是像我們的無人物流運輸車中,是將多種傳感器融合在一個時空基準上,這樣可以測量得更準,感知得更好,駕駛更安全,駕乘體驗也會更好。我們認為這些技術也可以用在商用車和乘用車上,我們可以拿出我們的技術為車廠及合作伙伴賦能,幫助他們把自己系統做得更好。
去年也是這個時候和您有過交流,當時您有一個有意思的觀點,說現在智能駕駛之所以發展遇到瓶頸,是因為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賦能自動駕駛企業,如精密慣性導航。一年后的當下,智能駕駛已經涌現出很多新技術,您當時那個觀點現在依然保持嗎,還是說您有新的認知和看法?
郭晟:我還是保持這個觀點,因為過去一年,新能源車也是高速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傮w感覺來說,給人印象有點像傳統車廠那樣的比價格、比規模的競爭,新的東西不是太多,也沒有那種讓大家愛不釋手的應用。能使人脫離方向盤,人和機之間的交互還是很不夠的。
所以,假設大模型能夠在車上應用,能夠帶來全新體驗,那個時候大家不一定搞價格戰。汽車是一個規?;袌觯噺S選擇一個供應商主要看你的量產能力和性價比,我還是堅信大模型這些顛覆性的技術會為汽車這個行業帶來全新的改變??傊壳皣鴥绕囍圃熳龅暮芎?,下一步比的就是創新。
您怎么看以后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包括移動測量賦能機器人行業的價值和優勢?
郭晟:機器人范疇更為寬泛,包括四輪汽車機器人,履帶機器人,也包括四足機械狗、人形機器人等,機器人一步步進入人類生活,我覺得是一個非??斓倪^程,特別是大模型出來之后,而且機器人相對人類感知和認知、動作的效率快了很多,對汽車業會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機器人學習人類,比如說定位導航,相當于一歲小孩站起來以后,學會走路、開始認知的過程。大模型把人帶到一個大學生的水平,機器人會逐漸幫助人開車、運輸,做家務,做安保,情感陪護等等。立得空間把移動測量技術與機器人相關技術融合在一起。我們做的物流運輸機器人,目前也主要和汽車廠商合作。因為汽車廠商要降本增效,要求不超過三年投資成本就收回來。還有就是很多場景已經不適合人去開車了。我相信往后越來越難找到開叉車、貨車的司機了,00后會選擇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去做,簡單重復、枯燥的事情未來多會交給機器人去做。目前無人運輸機器人日漸受到歡迎,特別是自動化做得比較好的大工廠。
以后有沒有可能賦能企業的人形機器人?
郭晟:我們也還是賦能角色,教給人形機器人走路,我們最擅長。人型機器人比車更復雜,因為車只適應道路,而人型機器人要對標人適應各種場景。這個就必須用到數字孿生技術來訓練人形機器人,機器學習的過程更為復雜。無論是什么樣的機器人,我們主要還是立足于通過移動測量、慣導、融合定位導航算法、車聯網等技術為合作伙伴賦能。
立得空間研發叉車,現在在商用車領域跟哪些企業有什么樣合作?具體有什么應用和推廣?
郭晟:我們做的特種車輛比較多,從幾噸到四十噸、二十噸比較多。我們做的封閉園區的自動駕駛,跟比亞迪、東風汽車有合作。商用車領域的ADAS應用,我們還在研發階段,未來會在商用車上有應用。